身为一名物流人,提到山东时,你会首先想起哪些标签?
全国闻名的蔬菜基地、拥有良港外贸大省、石油化工发达……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印象中的标签,山东成为华北市场的核心产粮区。根据2020年的数据,山东在建材、农资、蔬菜三大品类的发货量均居全国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的工业发展。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此外,山东目前也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比如说济南与比亚迪的合作。目前,比亚迪相关配套产业投资正在持续加码。2021年底,济南比亚迪汽车成功拿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片区两地块。再比如,山东威海针对激光打印机产业链,专门建立“链长制”工作体系,比对产业链搭建起一条“服务链”。
除了自身发展的产业布局,山东还凭借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中转地。所谓“南义乌 北临沂”,地处山东的临沂之所以成为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与其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濒临黄渤海,南北贯通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东西联结黄河流域广阔腹地与东北亚经济圈。
因为同时拥有“经济大省”与“物流大省”的双重身份,山东的交通建设也非常完善,且在全国物流枢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2019-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布局建设的45个国家物流枢纽中,所在地为山东省的就有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共25个。至此,山东拥有的国家物流枢纽数量变为5个,新增加了港口型物流枢纽烟台。可以注意到,这5个城市中,既有青岛、日照、烟台三个沿海城市,也有济南和临沂两个内陆商贸服务型城市,这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公路运输如今依然在货运运输中占据重要位置,山东之所以能成为公路运输大户,与其发达的公路建设是非不开的。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中,山东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均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两个高速项目同时提前建成通车;至此,2022年山东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目前,山东在“十四五”规划中正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的全方面发展。2021年2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展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科学布局冷链设施,建设济南、青岛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完善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智能云仓,鼓励生产企业、商贸流通共享共用仓储基础设施。
山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物流大省,具有巨大潜力的物流大市场。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山东走出的全国性物流企业只有日日顺供应链、佳怡、宇佳等。这与其庞大的物流市场是不匹配的。
这一点与邻省河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2022年全年,河南公路运输总量为230055万吨,位列全国第四;河南的货物周转量为77161.86亿吨公里,也略低于山东的79126.306亿吨公里。“2022中国零担收入TOP30”榜单中,河南有7家企业上榜,分别为:黑豹物流、宇鑫物流、长通物流、鸿泰物流、豪翔物流、方圆物流、腾达物流。而山东两家企业,分别为第16名的永昌物流与第17名的宇佳物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有不少山东本地的物流人认为,山东省内同时拥有多个物流集散中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货量,放慢行业集约化的进程。比如说济南与临沂。济南是山东省会,具备成为物流中心的天然条件,但济南距离“物流之都”临沂较近,无法形成物流的虹吸效应。济南市场内物流专线约为18000家左右,初具规模的企业却是寥寥几家。济南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济南物流与供应链学会理事长葛金田提到,山东省内各县市内还有很多转制而来的运输公司存在,不少中小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力度不够,这也导致山东省内没有太多能叫得响的大企业。
其实不光是山东,货量第二的安徽,也有同样的情况,省内都没有走出多少家全国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