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工作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1〕1697号),将25个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名列其中。该名单中涉及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其中,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也是山东唯一一个入选“十四五”规划首批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城市;首批津冀地区入选的分别是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河北石家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三省各有一家枢纽入选,分别是辽宁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吉林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黑龙江黑河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浙江省和河南省均有两家枢纽入选,浙江省是温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金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南省是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商丘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川渝地区有两家枢纽入选,分别为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四川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通知》强调,相关省级发展改革委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谋划和枢纽建设运营日常工作指导,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整合优化存量物流设施,统筹补齐枢纽设施短板,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强化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的互通合作和联动发展。促进枢纽互联成网,推动完善以枢纽为支撑的“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枢纽间业务协同、政策协调、运行协作。发挥枢纽优势促进大宗商品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枢纽经济。发挥枢纽作用,优化物流大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建立完善枢纽日常运行监测体系,对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相关省级发展改革委要指导和督促相关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建立健全运行统计制度,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定期报送有关情况;牵头研究建立枢纽建设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工作合力和政策协同,鼓励引导相关承载城市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促进枢纽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枢纽重大项目储备库,重点加强基础性、公共性、准公益性项目储备并保持动态调整更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或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适当支持。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布局建设了70个国家物流枢纽,枢纽网络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加快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将是日照产业量质齐升的重要时期。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钢铁产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汽车产业也将更快实现“龙头崛起”。依托北方能源枢纽、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两大枢纽”的打造,以批发业、物流业等为主导的服务业将加速发展。正在布局的“四新”产业,也有望加速膨胀裂变,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这样一来,日照发展的定盘星、压舱石就会很稳固,也就为日照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蝶变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十四五”时期,日照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将重点在“扬优势”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日照临港涉海、自然生态宜居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省里支持打造的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还是胶东经济圈的重要一极、鲁南经济圈最便捷的“出海口”,完全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交通枢纽。现在的日照,港口、机场、高铁、重载铁路、高速、长输管线、油气管廊一应俱全,通陆达海、承南接北、东西贯通的优势更加突出,直达日照港的新菏兖日、瓦日两条千公里铁路向西可到荷兰的鹿特丹港,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日照完全能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支点。并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