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物流业难吗?”
“难!太难了!”
2022年的三、四月格外不平凡,多地疫情的蔓延,让今年格外惨淡,甚至不少物流企业向罗戈网诉苦,今年企业的挑战要远超前年年初(2020年),并且影响还在持续扩大。更有物流企业直言,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与工厂签过合同的物流公司,现在没有不在赔钱的!
物流企业们的第一道坎首先就卡在人力不足这端,据相关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用工荒成为新的难题,物流企业到岗率普遍不足70%。如在疫情严重的地方,员工被突发性封困,分拣员、货车司机、配送员等岗位严重缺乏,很多密接次密接的员工都被隔离了……没人怎么接活、干活?
无论是燃油费还是人力成本都作为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项,这两项成本的拉高无疑让物流企业本就艰难的行情雪上加霜。此外,很多公司跑长途如规定400公里以上就要配备双驾,两个司机的成本更是蹭蹭地往上涨,那么货主的费用能覆盖成本么?一个是物流企业处于整个链条的下游,相对货主而言,议价权并不高;第二是很多物流企业与货主的合同是在今年年初或去年年底签订的,只能硬着头皮接单。某跑西北线的物流企业表示,“过去一车能挣1000元,现在这行情,你再找车的话,一车能赔2000元。”
有运力了,后面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除了通用的行程码外,随着各地防疫办对核酸时效性要求的逐步缩短,一些区域从要求货车司机48小时核酸证明,逐步变为24小时核酸证明,货车司机们只能在路途中排队进行核酸,大大降低了运输时效。而目前通行证不一,依然是最大的问题!
跨过了人工运力荒、高成本、通行证难求等坎后,在疫情管控下,物流企业可能还要遭遇多地物流园区被封的难题。被封意味着园区将会停摆,这时物流企业面临的不是货在园区出不来就是无法在园区卸货,为了生意不能停,不少物流企业只能绞尽脑汁找临时场地、临时人工卸货,这又是另一笔成本。
致敬这些还在坚持运转、承受巨压及社会责任的物流企业,也希望社会各界别让物流企业们流汗又流泪。物流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