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进入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军事,由于便利性后来发展民用。我国,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里早就有运输业,镖局、押镖,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物流。由于近代科技的发展,物流一词代替古代镖局。工业革命给物流运输行业已生命发展。陆运、空运、海运,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给物流运输业插上了高速发展的翅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信息等产业的复合性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为全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2.98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完成6564.2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6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全省综合运输完成货运量31.5亿吨,其中公路完成26.7亿吨。公路、铁路、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0340.6亿吨公里。全省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超过3.1万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分别达到44家和24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拥有各类道路货物运输车辆125.3万辆。
山东陆运专线物流现状:双核引领、多点突破、整体发展
以临沂、济南山东省内两大物流枢纽为引领,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纽带,以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全力推进省会周边物流网(济南、德州、聊城、泰安、滨州)、胶东物流网(潍坊、淄博、东营、青岛、烟台、威海)、鲁西南物流网(临沂、济宁、枣庄、菏泽、日照)建设,形成全省内统外联、协调融合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整合高速公路沿线物流资源,以临沂、济南、济宁、淄博、潍坊、德州、聊城、青岛为枢纽,全省高速公路为重要通道,打造辐射全省、连通全国的高速公路骨干运输网络。
双核:
临沂充分发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作用,依托商贸业态集聚发展优势,培育“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仓配一体化,加快发展线下市场+线上经济,着力打造与物流紧密关联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区域结算中心,构建以商流为先导、以物流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物流经济体系。加强与济宁、菏泽、枣庄联动,形成鲁南城市圈商贸物流网;强化与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物流网分工协作,形成“东联”“西拓”物流通道;努力打造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集散型商贸物流中心和枢纽城市。临沂从曾经的“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发展成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靠的就是四通八达的公路建设。长期以来,临沂物流主要以公路物流为主,占比约90%。临沂公路物流覆盖面非常广,几乎覆盖全国县级以上网点,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而临沂公路物流的时效性也很强,600公里以内当日或次日到达,1500公里以内隔日达,3000公里以上3至7日到达。“临沂的公路物流,从运输覆盖面、物流时间以及拥有的物流货车等多方面来说,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临沂公路物流的分析12吨以上的临沂牌照的货车总数,2020年为15.2万辆,2019年为13.6万辆,约计456亿条有效数据记录。2020年,临沂物流专线辐射区县(含县级市)数量达2780个,较2019年新增33个,全国覆盖率达97.8%(据民政部2020年11月份行政区划分统计报告公示,全国共计2844个区县)。临沂物流运力触达全国发展优势极为明显,物流专线全国覆盖率极高。此外,临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商贸业新业态快速迭代发展,商贸物流、第三方物流、快递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的蓬勃发展,成功打造出现代化物流体系,形成业态多元的物流特色,为临沂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规模、效率、价格,已成为临沂物流产业的三大拳头优势。据统计,临沂近2800条公路物流专线,日均货物发送量20余万吨,庞大的规模体量和发达的物流网络,同时加快了货物周转量、拼货效率和货物周转速度,再加上本地车辆运输空载率低,极大提升了临沂物流企业的配送能力。临沂物流拥有庞大的体量、完善的运输网络和精细的配载,而公路物流价格优势明显,算起来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至30%,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中转货源。
济南充分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构建“公、铁、空、水”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培育发展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和大宗物资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省会城市群干线运输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聚中心和全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供应链物流总部经济中心。加强与沿海港口群协调联动,高标准打造国际内陆港;加强与鲁南经济圈物流网融合互通,加快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物流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智慧物流创新先行区。济南还要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信息通畅、管理规范、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骨干企业(国家5A级)数量在同类城市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全社会物流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截至2019年底,济南各类物流企业7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5家;拥有国家A级企业83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4家,居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今年,济南再增加两家5A级物流企业。目前,济南商贸物流占主导地位,占比达65%以上。“十一五”末期,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物流园区还处于配载业务阶段时,济南物流业已跨入了以专线物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模式,确立了商贸物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在山东省和京津冀华北经济区域优势突出。济南现有物流专线2500余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的港口和口岸,能够实现600公里以内当日或次日到达,1500公里隔日到达,3000公里以上3至7天到达。全年经济南中转的物流总额达1.8万亿元,济南成为华北地区物流中转贸易中心。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至青岛黄岛港首班货运班列开行,标志着济南陆海联运大通道打通,初步形成了一个空港一类口岸、两个综合保税区、三个海关监管场站的“一港二区三场”口岸布局。航空货运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首条济南-北美直达往返洲际货运航线开通。上半年,济南还开通了6条客改货航线,通达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带来济南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5.8%。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至青岛黄岛港首班货运班列开行,标志着济南陆海联运大通道打通,初步形成了一个空港一类口岸、两个综合保税区、三个海关监管场站的“一港二区三场”口岸布局。“公铁空水”骨干综合物流枢纽基本建成,物流通道网络遍布全国,国际通达能力明显提升,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达到50条,开行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累计突破1000列。
多点:
潍坊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潍坊市一大支柱产业,企业数量和年物流总额跻身山东省第一方阵。近年来,潍坊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不断探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大力推进物流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其资源优势、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凸显,山东半岛物流枢纽作用加强。物流产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走到全省前列。“十四五”时期,潍坊市将依托交通、产业、区位三大优势,紧紧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连接山东半岛和内陆地区重要枢纽”的城市功能定位,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秉承“陆海统筹、服务为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思路,推动物流业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潍坊依托特色农产品、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冷链物流、工业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快递物流发展,大力推动公铁、海铁联运,积极推进国家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快递企业总部基地群建设,着力打造服务环渤海、连接东三省的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高地。
聊城加强与省会经济圈融合协同,强化集散西输和冀豫入鲁分拨功能,建设京津冀鲁豫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发展铝、铜、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构建以公铁联运为主的物流网络。依托莘县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特色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物流基地。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商贸物流园、商贸物流中心、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合理的现代物流三级服务体系。
德州积极承接我省物流北输功能,畅通山东北部物流门户,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着力打造济德协同的区域物流副中心和京津冀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形成立足鲁西北、辐射冀东南、对接省会圈、服务京津冀的区域型物流枢纽。
济宁充分挖掘运河水运潜力,整合公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大力发展以煤炭、粮食为主的运河物流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推进“水运+”多式联运、兖州国际陆港和产业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和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淄博依托石化、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整合陆港资源,打造鲁中国际陆港“一港多区”和大宗物资多式联运区域中心。推动物流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智慧物流装备产业,打造区域性产业供应链组织中心和生产服务型骨干物流枢纽。依托国家级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基地。
烟台围绕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链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电商快递发展,以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延伸港口枢纽功能和辐射范围,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着力打造环渤海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烟台围绕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链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电商快递发展,以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延伸港口枢纽功能和辐射范围,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着力打造环渤海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青岛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城市作用,立足生产制造、贸易优势,培育壮大航运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统筹陆海联动,深化“公铁海空管”协调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构建“衔接一体、内外畅达”的区域物流体系,带动黄河流域形成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大通道,着力打造创新开放畅通的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构建东接日韩、西连上合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成为货物的集散地和中转站,而且能形成信息化平台,通过海陆空各种渠道整合全球资源,带动区域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还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城市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基础。应当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快现代化交通枢纽建设,突出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现代物流基地。